脱模剂的介绍及应用原理发表时间:2020-06-17 10:44 一.定义: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 制造模型产品时,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其主要功能是使脱模操作轻而易举,防止强行取出对产品造成的损伤。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其显著特点就是临界表面张力小,很难被液体湿润,达到脱模的作用。 橡胶脱模剂指用于防止橡胶产品与模具表面粘连,并能使之顺利出模而不致撕裂的一类物质。使用时将它喷或涂于模具表面,以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层。对脱模剂的主要要求: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不腐蚀模具表面,在模具表面上残留分 解物不影响产品色泽,但能赋予良好的外观、无毒环保,容易配制,使用方便。 二.脱模剂的种类: 脱模剂一般分为外用型和内用型两种。 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具表面,也有称之为隔离剂,主要产品有滑石粉、云母粉、皂类、聚四氟乙烯及硅油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脱模效果,但具有易留下模垢和痕迹、对模具有腐蚀等缺点。 内脱模剂一般都以助剂形式通过混炼进入胶料并分散其中。在硫化时部分迁移到表面,形成薄薄的隔离层。因而无需逐一把脱模剂喷涂在模具上,而且隔离膜不会脱落下来,留下污垢。这样对模具保养有利,同时也给模压操作带来了方便。另外,内脱模剂还有助于胶料的流动,减少由分子内摩擦引起的生热,因此也被称为内润滑剂,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内脱模剂主要有脂肪酸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金属皂基混合物、低分子量聚乙烯等。 三.脱模剂的机理: 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之后, 硫化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图一。 胶料与脱模剂接触面为A 面, 脱模剂面为B 面, 脱模剂与模具的接触面为C ; 脱模剂层为凝聚层。脱模时, 当在A 面和C 面剥离时称为界面剥离, 而在B面剥离时叫做凝聚层破坏。 四.脱模剂转移率 脱模剂的转移率是指脱模剂在脱模过程中转移到成型产品上的百分率。 1.由A 面剥离脱模, 脱模剂不转移; 2.由A 面剥离及B 面凝聚层破坏脱模, 脱模剂发生少量转移( 约22%); 3.只因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 脱模剂转移较多( 约44% ~ 70%) ; 4.由B , C 面剥离及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引起大量脱模剂转移( 约93%) ; 5.成型物与脱模剂接触, 发生混和、粘接, 当勉强脱模时, 就会使部分成型物产品) 的表面、界面破坏而脱模。通常使用的脱模剂, 要求在B 面或A, B 2 面剥离脱模,由凝聚层引起的脱模, 其脱模效果最好。 五.脱模剂表面张力 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 而表面不湿润性物质的物性值是根据其临界表面张力( rc ) 的概念得出的。rc 的测定方法是在被测物质的表面上,滴上表面张力不同几种物质的液滴, ,测出它们的接触角θ。用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与cosθ作图得一直线, 延长这条直线和纵坐标相交, 其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就是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值,也叫该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 c。这个值有表示: 当物质表面上液体表面张力r L 大于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 c 时, 液体不湿润物质的表秒; 当r L< r c时, 液体就会湿润物质的表面。因此, 临界表面张力小的物质做脱模剂是隔离性最好的脱模剂。 善贞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在橡胶内外脱模剂都有自助研发和代理的相关产品: 6.1善贞旗下玄珞自主研发高效内脱模剂D985S适用于NR和各种合成橡胶。 D985S主要功能: 1.改善流动性功能,提高压出速度,提高压出胶料的表面光洁度; 2.保持模具清洁度,延长模具使用时间 ; 3.在建议添加量下,对橡胶制品的物性影响不大,而且能改善成品的耐酸碱性、抗水油性、抗氧化等特性; 用法: 1.在混炼时和小料一起加入; 2.一般生胶:按生胶量添加1-4phr; 3.卤化橡胶及其他极性橡胶:用量要适当增加根据具体需要的性能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加工性及物性; 6.2善贞实业代理美国富兰凯琳水性环保脱模剂: 水性脱模剂性能特点: 1.本品为高浓缩水性环保型产品,具有很好的平滑、隔离脱模性、耐高低温性能; 2.使用后对模具无腐蚀,不转移至成品上,容易加工处理; 3.脱模方便、稀释倍数高、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4.可提高模具与聚合物之间的润滑性且在模具表面无结垢现象,便于清洗; 富兰凯琳脱模剂应用领域及优点如下: |